2023年以工代赈带动253.4万名低收入群众务工就业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17日 第 04 版)
本报北京1月16日电 (记者刘志强)记者从国家发展改革委了解到,年工2023年,代赈带动低收有关部门持续抓好以工代赈工作,入群加大中央专项投资支持力度,众务实施一大批以工代赈专项项目,工业有效拓宽了农村低收入群体和城乡就业困难劳动力就近就业渠道。年工2023年,代赈带动低收通过实施以工代赈政策,入群累计吸纳带动253.4万名低收入群众务工就业,众务人均增收1.4万余元。工业
以工代赈专项投资项目吸纳28万名农村低收入群众就近就业,年工人均增收1万余元。代赈带动低收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财政部下达2023年度以工代赈中央投资109亿元,入群较2022年度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34亿元,众务支持有关省份共实施2710个以工代赈专项投资项目,工业全年累计吸纳28万名农村脱贫人口和其他低收入群体参与工程建设,目前已发放劳务报酬29.5亿元,项目全部完工后劳务报酬占中央投资的比例将达到30%以上。
在重点工程项目中实施以工代赈带动183.6万名群众就业,人均增收1.6万余元。各地充分挖掘重点工程项目主体工程、附属临建和工地服务保障、建后管护等环节用工潜力。2023年,25个省份在64个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中实施以工代赈,包括平陆运河、川藏铁路、北京至商丘高铁、西气东输等重大标志性工程,累计吸纳20万名群众就业,已发放劳务报酬36.1亿元;25个省份在17个中央投资专项中实施以工代赈,共吸纳34.1万名群众就业,已发放劳务报酬41.3亿元,覆盖农业农村、交通、水利、能源、生态、城镇建设、灾后恢复重建等领域;31个省份在6900个省、市、县三级各类重点工程项目中大力实施以工代赈,涉及各等级公路、中小河流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共吸纳129.5万名群众就业,已发放劳务报酬220.8亿元。
在中小型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中实施以工代赈吸纳41.8万名群众就业,人均增收近0.8万元。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农业农村、交通、水利、林草等部门,指导各地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小型灌区治理、“四好农村路”等中小型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领域广泛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实施,进一步扩大“赈”的效果。2023年,30个省份在9967个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中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共吸纳41.8万名农村低收入群众就业,发放劳务报酬33.2亿元。
(责任编辑:百科)
-
在繁忙的商物旅行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不同的人和事,有一位特别引人注目的女老板总是让人难以忘怀,她戴着一顶绿色的帽子,显得格外醒目,让人不禁想要了解她的故事。通过网络内容的遍历,我们可以找到关于这位女 ...[详细]
-
铜艺工匠对金属胎身进行点蓝工艺。日前,在市铜官府文化创意股份公司景泰蓝工作室,铜艺工匠正通过工具将紫铜丝掐成各种精美的图案花纹。近年来,市铜官府文化创意股份公司秉承中国古铜都铜文化精神,立足铜艺创意设 ...[详细]
-
黄红军与他的黄家内八针针具黄红军正在为患者针灸世代相传 已有五代传承人针灸在我国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利用锐利的小石片砭刺人体的某一部位来治疗疾病。在亳州,流传着一种 ...[详细]
-
(资料图片)中国邮票一直青睐由一府六县歙县、黟县、休宁、祁门、婺源、绩溪)组成的古徽州,据统计,以“古徽州”为题材的中国邮票已经发行20套,这种现象在全国地市级城市中极为罕见。黄山十二次上邮票。“薄海 ...[详细]
-
在繁忙的现代社会中,我们时常需要寻找娱乐和放松的方式,我们将带您遍历网络内容、评论、演员信息等,为您提供免费观看、在线观看、视频信息和剧情介绍等。让我们从网络内容开始,在浩瀚的互联网海洋中,您可以轻松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张凯培 通讯员 范磊磊 宁允)8月23日,市商务局向社会公示了“阜阳老字号”认定评审结果。经企业申报、县级商务部门初审、市商务局组织专家组评审,拟认定颍州区老传统果品店“裕昌祥”等15家企 ...[详细]
-
本报讯 6月11日,岳西县田头乡田头村42岁的村民刘转琴接到通知,县高腔中心的老师要到乡里教学新戏,她放下手中农活,高高兴兴地来到乡高腔剧社跟着学唱。刘转琴从2008年田头乡高腔剧社成立,就一直参加排 ...[详细]
-
本版摄影:许家栋程云芬说起廊桥,人们大多会想起处在青山如黛,溪水叮咚,民风淳朴,远离喧嚣的宁静村野之中。徽州人向来注重风水,古时廊桥便是人类建筑史上的民间智慧之一。一个冬日暖阳的午后,我们走进了黟县宏 ...[详细]
-
本文目录导读:剧情介绍在线观看评论与演员信息免费观看与视频信息在浩瀚的网络世界中,动漫内容丰富多样,其中三坂物语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观众,我们将带您遍历三坂物语的剧情、评论、演员信息等,让您轻松实 ...[详细]
-
本报讯通讯员 张云峰 孙晓瑜)“小孩小孩你别哭,你爹去了登州府,花啦棒、泥老虎,咕嘎咕嘎两毛五。”这首流传在民间的民谣说的就是泥老虎!泥老虎,又名“泥叫虎”,是起源于明万历初年的一种集形色、声动于一体 ...[详细]